江风山月 | 2022.02 广州从化 仙娘溪
写游记需要放照片,放照片需要修图,修图时发现手机拍的照废片太多,废片太多就翻出了吃灰已久的微单,用微单拍照更需要修图,修完图看着照片就想发游记……
一、前言
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发展乡村旅游,设施高度现代化,几近于把传统村子变成景区或者度假村,散发着浓浓金钱改造气息的地方。
这儿也不是什么大型文旅村镇项目,村子里的一切都原生且简朴 。由于我老家就是广东的村庄,这里的环境对我简直再熟悉不过,花钱来这边“体验生活”绝对是件妈见打的浪费事。
但也的确很亲切。
这里没有大手笔的招商引资,没有纯粹服务游客的设施和岗位,村里的小广场、老人食堂、祠堂改建的公共空间,都由村民、社工,高校师生等协作完成,每一处都散发着最真实的烟火气。
二、社工 社区 志愿者
绕不开的绿耕
社区营造的探索----仙娘溪 - 简书 (jianshu.com)
从化的山里有个村子叫仙娘溪,属流溪河国家森林保护区。山路弯弯,车从山脚绕进山也要四十分钟。在这里没有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尘嚣,只有青瓦土砖蓝天绿水的静谧。仙娘溪村的农民保持着原始的耕作生活,村子里面还有一个乡村博物馆,博物馆里面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老家具、旧农具,每一件旧物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仙娘溪村还有一家乡村旅社,经营旅社的就是传说中的“七仙娘”,她们的年纪加起来差不多有四百岁了。
提到“七仙娘”,就先说说“绿耕城乡互助合作社”,它是由中山大学—香港理大社工站支持下运作的社会企业。它召集一帮有心人与志愿者,采取“前店后村”的策略,将不被关注的偏远山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文化浓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
绿耕团队的小伙伴 因为交通不便、没有特别的经济来源,仙娘溪的村民比较贫困。2009年因为“绿耕城乡互助社”的到来,仙娘溪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改变。“绿耕城乡互助社”在中山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学院教授的带领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驻村走访,跟村民们培养感情。后来又将村民们遗弃不用的老房子租了下来,修缮整理成乡村旅社,乡村旅社很好地保持了土屋的原貌。旅社修好以后,“绿耕城乡互助社”发动当地的七位妇女来做管理,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只会做家里的菜,但她们愿意努力尝试着去改进。旅社的收入10%是为了村子里做好事的,还有10%拿出来作为绿耕基金。她们七人同出同入,共同管理旅社,因此,被称作“七仙娘”。
“绿耕城乡互助社”的社工们还四处访贫问苦,收集村里的旧物,整理出家具史房屋史。此外他们还在村子里面推广有机种植,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方式,把村里的有机蔬菜和良食卖到城里。
和“绿耕城乡互助社”的义工聊天,感慨他们的实干,当初村里希望他们直接给资金,由村里干。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下到村民家里,和村民一起修房、整路,保证钱能用到实处,当然,他们的资金也不多。他们的理念是公平交易、对话合作,公众教育、网络互助,推动城乡合作,和谐城乡关系,共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计发展。
五颜六色的屋顶 对公平交易,我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既帮助农户一起制订种植计划,也帮助农户在市区直接设农产品销售点,保证农户收入不受中间环节影响;二是让各方都有尊严地交易,不是施舍,不吃嗟来之食。提供启动资金后,赢利的10%要放回绿耕基金,保证持续发展。通过原生态体验,在游客和村民间形成良性的市场互动。这种模式高于输血式的给钱扶贫,也优于猛砸钱、将乡村景点化的政绩式扶贫。
生态文明,既体现在自然环境的维护上,也体现在体验者与村民的交流沟通中。虽然泉水穿村而过,但这里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大量游人的破坏,因此,“绿耕城乡互助社”提倡游人将塑料等垃圾随身带走;当地的村民,现在一如他们的祖辈一样的淳朴,即使收入微薄,也不多占你一分。那天,我们一群在地里体验挖番薯,近半亩地,挖了一百多斤,称重时,几位阿姨坚决把品相不好的番薯清出来,只把最好的卖给我们。做洛神花酱很费功夫,几位阿姨熬制到晚上12点,一早又起来磨豆浆为我们做早餐,就如同回到久违的老家,见到熟悉的乡人,体验者与村民们共同遵守并维护着自然和人文生态的平衡。
进驻农村的社工们
“新村民”驻点帮扶 从化仙娘溪蝶变-公益时报网 (gongyishibao.com)
乡村振兴丨社工驻村12年后,从化仙娘溪的变化 | 广东社工双百工程 (shuangbai-plan.org)
村里来了几个 “大学生”新村民
绿耕全称是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从2001年开始实践农村社会工作,通过每一位社工坚守在村落里,与社区民众打成一片,并一同探索新的生活和经济业态。
2009年,绿耕城乡互助社选择了仙娘溪开展一系列乡村帮扶项目。在经过几个月的村民走访后,几个社工在仙娘溪建了社工站,正式入驻。
“那时的村民不知道社工是什么,冲着你就叫老师。”绿耕的项目负责人甘草说,这个称呼看似尊称,其实更多是一种身份地位上的仰视。
老屋墙上年轻的壁画 “很多帮扶项目脱离村子实际,很难受村民认可,就是因为地位上的不平等,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你过来施舍,为什么他们自己的村子自己顾不好。”甘草解释道。
仙娘溪村总共100多户家庭,400多人。在甘草看来,再资深的专家刚到仙娘溪村也不可能了解每一户的情况以及村子的实际发展。
于是,绿耕跳出了到村立即如火如荼开展帮扶项目的传统逻辑,而是提出了“三同——同吃、同住、同劳作”的要求。
几个绿耕的社工从此扎根在了社工站,隔三差五和村民一起吃饭,一起耕田,一起聊天,没过多久,便熟悉了村里的状况。
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村民也逐渐了解到这群小伙子是“真心希望给这个村子带来不一样的地方”。
“400多人,有一大半已经熟络得像老朋友了。”甘草说起来颇为得意。他说,这不应该是一种工作负担,而是把自己当成村民,和邻里交流,去探讨怎么改变这个村子。
那时,村里的人依然不知道“社工”一词,只是看着绿耕的小伙子如此可爱,从“老师”的称呼换成了“大学生”,觉得这群热血的“新村民”想给他们带来一些改变,并愿意和他们齐心齐力做些事情,“即使很难理解做这些有什么效果。”
在获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后,绿耕开始了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发育村民组织、改善村民生计的系列规划。围屋修缮、设立社区公益金、先后组织乡村旅舍妇女小组、生态种植小组、青梅产品加工互助组、返乡青年文化导赏小组等村民组织,并注册为合作社,发展起多元可持续的生计方式……仙娘溪因为一群新村民的到来,又开始多了喧闹声。
大家聚餐,跳舞,游乐,将彼此独立而苦闷的个体连接了起来。
绿耕创始人之一张和清在一次分享中指出,从化乡村的驻村社工正是在同吃、同住、同劳作的过程中,觉察到伴随乡村社区的“空心化”。但这一现象,同时也将“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低收入者”等群体自力更生的精神激活了,他们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社工更是清醒地意识到妇女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主导日常生活的能耐,她们“守家护土”的主人翁精神,使得社区再造充满希望和可能性。村民小组在成立后,不断发掘村里的优势资源,发展生态体验游,并提取社区公益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活化社区。
让村民自己建设
仙娘溪乐明田间学校成立! | 广东社工双百工程 (shuangbai-plan.org)
去年由于参与一个广东的青年培养项目,机缘巧合,遇到几位这个村的年轻人,得知他们在村里从事生态种植,还一起在村里做一些本土乡村文化保育的事情,村民们还一起在村里用本土材料建花园广场……
越听越感兴趣,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提到一个组织,叫绿耕(全称,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后来才搞清楚,绿耕是一个扎根农村社区的公益机构,2009年开始入住仙娘溪村,他们通过“社区赋能”,以村民为主导,协力村民转型生态种植、乡村民宿、祠堂与乡村围屋修复等。特别佩服绿耕的一点是,他们能够以村民赋能的角度去做公益,他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设施的全面、豪华,不是经济物质的表面,更多的是倾听村民,协力村民去表达、展现自己,以自己的能力建设自己的家乡。
今年2月初,再次受邀参加他们的“有故事的村民广场”落成仪式,看到他们自己搜集身边的材料,集合村民力量,参与设计营造的村民广场,那么自然、美丽又实用,由衷地跟他们一起开心,看到村民们站在自己建造的舞台上回顾建造广场的几个月的过程中的感受与体悟,看到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自信的笑容,真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游客们的视角
仙娘溪寻仙记,从化自助游攻略 - 马蜂窝 (mafengwo.cn)
初识仙娘溪
2015-08-29 21:49
告别流溪河,向深山更深处前行。感觉开始变得不怎么美丽。有一段路被大广高速的施工车碾得坑坑洼洼,经过一次次上坡下坡、一个个急弯缓弯,在约一个小时的左右摇摆、上下颠簸后,终于在深山中的一个拐角不经意地遇见仙娘溪。
套用成龙的一句话,“刚开始到仙娘溪的时候,我是拒绝的。”村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可以用“小、乱、破、旧、偏”五个字来形容。
一是小:从村头走到村尾,大概也就是几分钟的脚程。
二是乱:村里没有一条象样的直路,新旧村居毫无章法地挤在小小的村子里。
三是破:前脚经过建设中的新房,后脚路过破旧的土砖房,感觉就象来到一个大工地。
四是旧:一些做工粗糙的小土砖房夹在建成和建设中的红砖小楼中间,显不出多少古朴之美,却徒增诸多破败之味。
五是偏:去镇中心要近一个小时的翻山越岭,行走在村里,不能保证每个地方都有手机信号,这个信号也不能保证能让你通话。
没见到仙女,没嗅到仙气,没看到岭南建筑的灵秀,没感受到梦里水乡的诗意,不知不觉间,畅行山水的悠然已近乎被失落击溃。
遇见八仙娘
到达仙娘溪已接近中午两点,首先解决温饱问题。村里唯一的餐厅在杨氏宗祠中,坐在餐桌上,抬眼就看到杨氏祖先的牌位,感觉有点怪异。
猪肉、鸡肉、南瓜等几个普通的菜式,清淡的广东做法,只因为食者的饥肠辘辘和食材的天然精美而成为饕餮大餐。舟车的劳顿、初抵的失落和怪异的感觉随着几个饱嗝一扫而空。饭后才知道,为我们服务的厨娘竟然是远近闻名的“八仙娘”的成员。
仙娘溪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一直是 广州市“资深”的贫困村。2009年,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带着他的“绿耕城乡互助社”走进深山,在2010年初,“绿耕”社工将村里废弃的23间房屋修缮改造成乡村旅社,召集村内8名贫困妇女(初为 7人,后来又加入1人))组成小组进行管理,她们被称为“八仙娘”。对于仙娘们而言,旅社只是她们的兼职。她们多数时候还是活跃在田头地间、房前屋后,忙着养鸡种菜、把持家务。
名符其实的乡村旅社
走几步就从祠堂走到游客唯一的住宿点——仙娘溪乡村旅社,早有仙娘帮我们把房间布置好。所谓旅社即和安巷,原为村里一杨姓人家的围屋,是当地留存最大规模的特色建筑,上世纪80年代曾经重建。不到20间房分列在一条狭窄的巷子两旁,房间都是青瓦土砖。面积很小,放一张床,两个茶几,就已经没有什么活动空间。阁楼地板上也铺了床,最大的亮点是楼顶有几片瓦是玻璃的,躺在地铺上看着床前明月光,透过玻璃瓦看星光点点,可是绝佳的体验。和多数老房子一样,这些房间比较阴暗潮湿,没有空调不是什么事,因为我连风扇都没用上。蚊香、蚊帐、驱蚊水可是必需品,山村多蠓,这玩意比我们常见的蚊子小,杀伤力可强得多,让它亲上一口,得痒上好几天。洗澡、方便等事务都要到巷外的公共卫浴解决。这里的农村已经“农”得超出了部分人的底线,听说有人雀跃而来,在旅社呆一会儿就下定决心要撤回城市了。叶公好龙,却不喜欢真龙;向往农村,未必能接受真正的农村。
旅游&公益
周日一大早,和仙娘溪结对的 深圳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董事长带着两大巴的员工,第六次到村里,同时为乡村旅社和村博物馆带来了一批家具。员工分为两批,一批直接到祠堂和仙娘们一起准备饭菜,做南瓜饼;一批去摆放家具。社工组织村民们把自家的农产品带到停车场去搞展销。恬静的小村一下子忙碌和沸腾起来。来的员工中有很多设计师,旅社的大堂是一间原本废弃的旧屋,兼备公共浴室的功能。
周六我刚来的时候里面还堆满了杂物,几名设计师把杂物搬出来,捡了几根枯树枝贴在墙上,再信手涂上几笔,艺术感迅速爆棚。祠堂里做南瓜饼的员工自带了模具和包装盒,在仙娘们的指导下揉糥米粉、捣南瓜泥、压模,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对企业员工而言,来这里既是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又是一次闲适的乡村游。对村民而言,企业带来了免费的家具、装修,还有消费,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这样,旅游和公益因爱结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其他的社工
从仙娘溪村民的参与度引发的对中心实务服务的思考 ——参观绿耕仙娘溪农村社会工作有感 - 简书 (jianshu.com)
2018年4月23-24日,参加社协举办的参观交流活动,前往从化良口镇的仙娘溪村,在那里实地了解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农村社会工作。认识绿耕还要从同事郝雪云的一篇文章中说起,她离开正阳后就跟小伙伴们一起开始了仙娘溪村的项目,从最初的走街逛巷的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到挖掘利用当地的围屋,建立乡村旅舍等等,一路走来都是艰难又充实的。功夫不负有人心,经过多年的能力,仙娘溪村已经建立了互助合作社:“七仙女”开始自主运营旅社、返乡青年组成导赏组接待外界参观团、青梅加工也有声有色……资产为本,收益导向的农村服务卓有成效。
从服务对象的参与层次来看,当地的居民已经从最初的接受服务发展到参与并提供服务了,这是我们每一个社工所期待的状态,服务对象从“求助者”变成了“助人者”。期间,我们一行人的住宿是“七仙女”安排的,就餐也是她们负责的;导赏组的青年带大家参观村落,了解村子的文化;而青梅加工组的村民热火朝天的加工青梅,现场可以销售部分产品。居民在社工的协助下找到了出路,有了不错的经济收益。
我们都好奇这样的局面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呢?在另一个社工服务点乐民村,我们心中的好奇和疑团终于被揭开了。社工首先参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居民打成一片,然后鼓励喜欢广场舞的居民组成小组,一起谈论广场舞的曲目、服装、团队组成等等等,广场舞小组现在已经将广场舞带到了其他的村,与其他村的广场舞团队形成了联动。
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位现在担任了村妇联主席,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咪表示自己的考公从开始不做家务到现在主动帮助她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广场舞”的功劳。看到我们期待的“自助助人”在这里成为了现实,真的很开心。
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服务对象的参与层次处于“三角形”(上图)的最底段,即“接受服务”的状态日中,一方面是中心是刚刚接手的,服务以宣传推广,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让大家彼此认识和了解社工和社会工作服务的阶段。
另一方面,我们在挖掘和发现居民的喜好,继而推动居民行动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诸多的服务多是社工策划,居民单纯的参加而已,后续的跟进(回访、重聚和再动员)工作需要再深入些。还有服务需要纵横连贯起来,不能单纯的强调“个案、小组、活动”要知道这些是我们的专业手法而非工作目标。
目前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在里面,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个案、小组、活动的指标完成了多少”而对于“服务对象的改变”缺少关注。
我们希望有服务的成效,希望有品牌和特色服务出来,可实际的情况“看不到成效”、“拿不出特色”出来。仔细想想,不是没有成绩,不是没有亮点,而是我们“做的多,总结的少,提炼的少”。我认同在当下的以“评估为导向”的标准下,很多社工疲于应对各种指标,而无法抽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了,
同时我认为我们在短时间不能改变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我们自己需要“挤一挤时间海绵”,多些时间做总结和反思,梳理出本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服务思路和方向出来。
大学生们
华南师范大学的团队
【仙娘溪简易版“李子柒”】带你了解木薯芋圆制作的秘密!哔哩哔哩bilibili
中山大学社工系
香港理工大学
……
🐋
三、我们的故事
以上6k字都聊得有点远了,说回这次经历。
四天三夜,费用全包,广州天河-从化 来回租车,租用厨房自己做饭,总共三百多块,算是很经济的旅行了。值得一提,这次的交通费和其他费用基本对半开,可见我们的超低消费。
附录
关于绿耕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绿耕城乡互助社,Center For Advancement of Rural-Urban Sustainability)是2011年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从2001年开始实践农村社会工作,2007年确立“城乡合作”的项目框架。绿耕目前主要在广东、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践。
绿耕的三大发展方向:
农村/民族/灾害社会工作实践项目
城乡合作网络
行业培训与同伴支持
在2013年的绿耕团队大聚会上,绿耕人经过集体讨论,确定绿耕的宗旨为:扎根社区,精耕细作,培力弱势,彰显公义。相应的,绿耕人亦形成三个基本价值观,以作为绿耕人身份认同的根基和专业实践的底线。
首先,绿耕是一个“小而美”的社工机构。绿耕机构规模不仅要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更充分体现平等协商的团队文化氛围,谨防机构科层化和官僚化。绿耕人坚守草根性与非政府属性,尊重每一位工作员的实践经验,创造多元自主、反思批判的学习型机构文化。
其次, 绿耕是一个“精耕细作”的社工机构。绿耕坚持项目负责制,每一位员工都坚守在村落和社区里,与社区民众打成一片;在精耕细作的过程中,通过城乡合作、公平贸易的平台,共创城乡社区共生关系,最终实现社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活。
最后,绿耕是一个“弱势优先”的社工机构,十余年来绿耕始终关注弱势、边緣和底层民众的民生问题 。绿耕秉持“弱势优先”的社工原则,在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的过程中,透过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朝公平正义的方向变革。
关于仙娘溪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美好仙娘溪”
References
[1]
社区营造的探索----仙娘溪 - 简书 (jianshu.com): https://www.jianshu.com/p/940652d245c7[2]
“新村民”驻点帮扶 从化仙娘溪蝶变-公益时报网 (gongyishibao.com): 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gongyizixun/14997.html[3]
乡村振兴丨社工驻村12年后,从化仙娘溪的变化 | 广东社工双百工程 (shuangbai-plan.org): http://www.shuangbai-plan.org/protal/21921/[4]
仙娘溪乐明田间学校成立! | 广东社工双百工程 (shuangbai-plan.org): http://www.shuangbai-plan.org/research/13537/[5]
仙娘溪寻仙记,从化自助游攻略 - 马蜂窝 (mafengwo.cn): https://www.mafengwo.cn/i/3474405.html[6]
从仙娘溪村民的参与度引发的对中心实务服务的思考 ——参观绿耕仙娘溪农村社会工作有感 - 简书 (jianshu.com): https://www.jianshu.com/p/64df9e00b4e0[7]
【仙娘溪简易版“李子柒”】带你了解木薯芋圆制作的秘密!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R4y1s7iC